9月,即使首尔弗里兹艺术博览会和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(KIAF)落幕后,这座城市依然稳坐全球艺术之都的交椅。从重量级回顾展、特别企划展到锐意迸发的群展,首尔各个画廊和博物馆正在积极响应着这股国际艺术热潮。
“仅从画廊和美术馆的数量来看,韩国便已具备完善的艺术基础设施。这正是我们坚信它能成为亚洲艺术枢纽的底气。加上9月是韩国最美的季节之一,对海外游客和收藏家而言是最理想的探访时机。”——首尔国际艺术博览会总监Eunice Jung
本指南聚焦首尔三大艺术核心区——三清洞、汉南和江南,精选编辑本月最值得关注的展览。即使展期结束仍可作参考索引,它是首尔艺术之旅的实用手册。
三清洞(和钟路一带)
就个人而言,我将此处誉为首尔最具画意的艺术街。韩屋胡同和现代玻璃幕墙相映生辉,窄巷间茶馆、咖啡厅和手工艺店铺鳞次栉比。非常适合边走边看,感受传统气息。另外,这里还汇集了首尔代表性的美术馆和历史悠久的画廊。
国立现代美术馆:《金昌烈》 (截至2025年12月21日 / 首尔艺术旅游联盟(SATA)所属)
从画廊现代到Hakgojae画廊,在画廊比比皆是的三清路,国立现代美术馆(MMCA)作为其核心地标,始终主导着韩国美术界的发展趋势。从吸引约25万观众的三星已故会长李健熙个人珍藏展,到2021年艺术家金昌烈逝世后的首次大型回顾展,这里举办了各种企划展览。
展览以墙上的这段文字揭开序幕。
“韩国战争期间,我的120名中学同学中有60人战死。我将那道伤痕想象成肌肤上的弹孔,以水滴描绘它。这便是一切的起点。”
虽然他标志性的水滴作品已获得全球认可,但最令人震撼的乃是其作品背后的创伤、规训和苦难得来的平静这三重概念深度。战争的嘶吼如同坦克碾过的辙痕和弹孔一般刻在画布上,使整个观展过程始终被一种沉闷的窒息感所笼罩。
首尔市钟路区昭格洞165
周一、二、四、五、日: 10:00 ~ 18:00 / 周三、六 : 10:00 ~ 21:00(晚间 18:00~21:00 夜间开放)
地铁3号线 安国站 1号出口, 764m
国际画廊:《路易丝·布尔乔亚&加拉·波拉斯·金》 (截至2025年10月26日)
法裔美籍艺术家路易丝·布尔乔亚的《Rocking to Infinity》通过其晚年最后20年的创作,揭示了支撑生命的时间、情感与关系的脉络。赤红与粉色的素描包裹展览空间,形成沉浸式环境,三件主要雕塑作品如纪念碑般矗立于展厅。
在国际画廊的另一个展厅中,艺术家加拉·波拉斯·金对机构如何分类与保存物品的方式展开批判性反思,揭示其中隐藏的意义建构逻辑。前厅陈列着用石墨浸染的布匹,以及利用随时间释放湿气的工业除湿机构成的画作。水滴在地板上形成有机痕迹,让气候、季节乃至观者的呼吸都成为共创者,在画廊内留下痕迹。
驻足作品前,观众会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介入。事实上,笔者本人也在作品前失神凝视作品长达30分钟。展厅内侧陈列着6件重新诠释自然景观石及其美学分类的作品,它们分别是从“平衡石”和“兽形石”到增加思辨想象力的“外星石”。这些作品重新对传统分类体系和审美惯例提出质疑,又建议对观察事物的方式进行根本性反思。
首尔市钟路区三清路54号 (昭格洞)
周一~周六 AM 10:00 ~ PM 06:00 (KST)/ 周日、公休日 AM 10:00 ~ PM 05:00 (KST)
地铁3号线 安国站 1号出口, 812m
画廊朝鲜:《闵成洪,碎片的流逝》 (截至2025年10月26日)
画廊朝鲜继承了1971年在韩国成立的第二大元老级画廊“朝鲜画廊”的传统,长久以来,它始终是韩国美术界的重要支柱。COO吕俊洙表示:“我们的项目始终以韩国作家和韩国美术界为中心展开。我们很好奇海外观众在接触这些脉络时,将会出现哪些反应。”
本次展览清晰地体现了画廊支持韩国当代美术人才的定位。步入展厅时,犹如踏入一座堆满道具的舞台一般。作者收集了从家具到物件等被丢弃的事物,将其雕刻成碎片,再一针一线地连接起来。《碎片的流逝》这一标题既折射出艺术家对隐形力量和社交网络的长期关注,又赋予了"流动碎片"的含义。
一民美术馆:《Figuration Circuits》 (截至2025年10月26日 / 首尔艺术旅游联盟(SATA)所属)
该博物馆的新群展汇聚了17位作家的作品,展出了包括永久收藏品在内的98件作品。展览从单色画运动逐渐衰退的1970年代作品开始,一直延伸至充满活力的2000年代当代景观。其中,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朴光洙画家的作品,利用线条勾勒出多层次的轮廓、质感与结构,创造出令人难忘的生动意象。
展览横跨三个楼层,建议预留充足时间从容观展。1楼的咖啡厅“IMA”提供鲜榨番茄汁和手制汉堡排等优质餐饮,堪称在漫长的艺术之旅前补充能量的完美选择。
汉南——梨泰院
汉南洞作为首尔的地球村,汇聚了大使馆、品牌旗舰店、娱乐公司和玻璃幕墙住宅。在这里,艺术同样以宏大的建筑语言吸引着人们的目光。
Leeum美术馆:《李昢,1998年以后》 (截至2026年1月4日 / 首尔艺术旅游联盟(SATA)所属)
作为韩国当代艺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,艺术家李昢在开幕酒会现场已让人切身感受到他的号召力。美术馆1楼用扭曲破碎的镜面作品填满,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展与反思的双重体验。
过去40年来,李昢始终探索着身体和社会、人类和技术、自然和文明之间流动的关系,以及塑造这些关系的权力机制。从用天鹅绒和螺钿制作的拼贴画,到镜面构筑的迷宫装置,此次展览共展出了作家李昢的150余件作品。
首尔Pace画廊:《詹姆斯·特瑞尔: The Return》(截至2025年9月27日)
作为加州“光与空间运动”的核心成员,特瑞尔以营造梦幻诗境的沉浸式装置作品闻名。本次展览是该作家自2008年后在首尔的首个大型个人展,也是Pace画廊创立65周年企划活动的一环。
© James Turrell/Pace Gallery. Photo byKyle Knodell
为提供最佳体验而实行限流观展制,需提前预约。特瑞尔全新的场域特定作品《Wedgeworkk》被形容为“隧道视觉蜕变为空间实体”,对笔者而言,这种体验宛如从礼拜堂逸出的碎片化语言一样,虽然难以理解,却反而强化了作品本身的神秘感。
爱茉莉太平洋美术馆:《马克·布拉德福德:Keep Walking》 (截至2026年1月25日)
步入展厅的瞬间,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作品的规模。尤其是近600㎡的地面被明艳的长幅织物覆盖,令人恍若行走于巨幅画作之中。本次展览是韩国首场个人展,展出了利用纸张和街头传单等各种材料创作的40多件作品。不仅完整勾勒出艺术家的创作脉络,更用兼具紧迫感与纪念碑性的视觉节奏,诠释了被边缘化社群的社会政治重量。
江南
汉江以南的这片土地,从精品屋、工作室到玻璃幕墙与跑车等,无不流光溢彩。但在这些璀璨之间,正悄然生长着改写艺术空间规则的新空间。
松隐文化财团:《Panorama》 (截至2025年10月16日 / 首尔艺术旅游联盟(SATA)所属)
松隐文化财团是一家以策展人为主导的企业基金会,素以支持韩国中生代艺术家和开展雄心勃勃的建筑项目而闻名。由世界级建筑事务所雅克·赫尔佐格设计的建筑物本身就如同一则宣言。八位作家参与的展厅各自清晰地展现了其主题与构思。
韩善宇作家通过成为化石的机器人吸尘器、古董洗衣机中生长的长发、以及巨型奶酪磨碎器绘画等作品,探索了亚洲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性别化家务劳动和技术发展。权丙俊作家则展出了以在济州采集的声音为基础的声频作品。也门难民的歌声、朝鲜附近乔桐岛的声音景观、多文化家庭的摇篮曲等25件音频作品填满了地下地堡空间,令观众沉浸其中,笔者亦不知不觉在展馆中流连忘返。
SongEun艺术空间(原SongEun画廊)
首尔市江南区岛山大路 441
周一~周五10:00-18:00
地铁水仁盆唐线 狎鸥亭罗德奥站 4号出口, 637m
Platform-L当代艺术中心:《底层首秀》 (截至2025年11月9日)
尽管江南是一个难以期待追求实验性艺术的非营利中心区域,但Platform-L自2016年以来一直打破这种固有认知。在泰光文化财团的支援下,它已成为首尔融合展览、表演、声音与现场活动的多元艺术枢纽。其代表性项目PLAP(Platform-L现场艺术活动)始终扮演着实验室的角色,让艺术家与观众在创意具象化的过程中共享同一片空气,聚焦过程本位的创作实践。
Source: Platform-L
今年秋天,该中心将名副其实地新增全新层面。一层的项目空间“PS UNDER LAYER”在保持实验精神的同时,以支持中生代作家为明确使命正式启动。“我们期望打造一个每两三个月更迭、能持续滋养艺术家创作的空间。虽然营收对生存至关重要,但灵活性同样不可或缺。在江南核心地带拥有这样的艺术中心实属罕见,而优越的便利性正是其最大优势。”运营主管金娜利如此解释道。
作为该中心的首场展览,朴京烈的《Undefined Rhythm》(9月3日~11月9日)如同宣言一般。20幅绘画作品用不规律的抑扬顿挫般呼吸的画笔,抗拒着既定节奏而脉动。两件限量版艺术丝巾将作品延伸为可触可穿的形态,恰与Platform-L跨学科的DNA形成呼应。
9月昭示着首尔艺术界已成为融合而非模仿的舞台。从韩屋林立的小巷到江南的建筑景观,首尔既守护着韩式传统,又积极接纳全球理念、新媒体与混合形态。Platform-L代表李政民强调:“归根结底,韩国人最擅长的是在保存本土特质的同时,不断融合其他领域并创造全新流派,这具有深远意义。”正因如此,首尔的艺术浪潮从未在博览会结束后消退,而是以四季轮回的新貌持续奔涌。
#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馆 #画廊朝鲜 #一民美术馆 #PlatformL #国际美画廊 #松隐 #爱茉莉太平洋美术馆 #首尔Pace画廊 #Leeum美术馆